|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林绪雍
/ ?! K0 ~9 Z# h; b8 c. K
1 w6 e2 N& @; n* `又是一年挖薯季。乡下的兄嫂带信过来,说今年雨水调匀,红薯一蔸蔸都拱出了地面,个大皮光,味道香甜。因地里活忙,没空上县,要我顺路时,自个到家带点红薯和新鲜薯粉回去吃。
+ E _; K0 ^ {! R$ B
2 u* d6 r2 N+ v, n0 p兄嫂俩身体硬朗,不愿随子女进城,是为数不多仍坚守在老家耕作的老把式。见了面,兄一个劲地装了两蛇皮袋红薯,一大提袋鲜薯粉。“有你们吃的,喜欢就常来拿。”兄说,“现今不比早些年那样,指望去地里掏个薯,捡个漏儿的。”$ l/ A/ B0 N. M" k9 k1 m; c
7 R# y S; a$ u" o! |, _6 m. [兄说的“掏薯米殺”,是老家方言。米殺,音同洒,意思是碎米。掏薯米殺,“拾秋”的一种,就是在挖过的薯地里,再一锄一锄重挖一遍,将遗落在地里的红薯沙里淘金般捡拾回来。那年头,种地全是人力所为,广种薄收。秋收过后的庄稼地里,总会遗落一些零散的五谷杂粮。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再来一遍深挖细找,是能捡拾到不少惊喜的,而这种喜悦,没有经历过挨饿岁月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9 @& X9 q* }) B4 k8 o5 F7 j) P/ r/ a, [/ b
不过,掏薯米殺虽有所收获,但只限我们小伙伴所为,大人好像是不屑做这种事的,或许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吧。
- j. n3 X5 P' ^" P5 V ?2 i2 l6 J) L4 _
兄大我三岁,我们年龄相仿的一众小伙伴,总是一起上学,一起砍柴,一起挑水,甚至一起逃课。挖薯米殺的季节,我们也雷打不动在一起。. r9 f4 x$ ?7 N- F4 B0 f
6 D" v8 f' o5 ?0 [每天一放学,兄像个小队长似的,吆喝着我们背好背篓,荷着锄头,三五成群,今天学堂垅,明天菜园岦,满山满岭,四处奔赴,每到一处都是队里新近挖过的薯地。新翻的泥土,散落的藤蔓,在阳光的映照下,氤氲着泥土的芬芳和红薯的清香。我们依照地块的大小,或一人独占一隅,或几个一字排开,摆好阵势,弯腰挥锄。当锄头一锄锄吃进土层,地被一小块一小块翻了个跟头,较硬的地块就用锄头一点点敲碎,于是,地里的“漏网之鱼”随之从泥块里蹦出来,一个个被我们俘获。7 Q3 X( O8 ]( ?6 ~4 n
/ J# u1 J4 L7 G/ V/ _
“地里货,识不破”。有时一锄下去,正中红薯藏身之所,“咔嚓”一声脆响,完好的一个红薯随之被锄头切成了两瓣或多瓣,新鲜的切口立即汩汩涌出一滴滴白色的浆汁,锄头一拖,滴滴白珠就粘满了泥土,渐渐变黑。看着被切得不成样子的薯,心里不免有些心疼,但并不嫌弃。
8 e) q$ W k+ L1 \' T/ r
/ ?' F$ X: S3 j0 |. M我们一块地一块地掏着、捡拾着,直至夕阳西下,暮色沉沉。这时,如果运气好的话,一篓薯也就轻松搞定了。我们用锄头当作扁担,挑着满满的战利品,一路欢歌而归。. f: u+ _+ I5 \# P( f
9 X8 f9 s$ h! a7 u s
记得一个周末的下午,兄侦察到一处好地方。半边月那一片薯地,土质肥沃,长出的薯个大、皮光、色艳,是“进洞薯”(储存于薯洞的种薯),上午队里刚开挖。兄告诉我,这次不是平常用角锄一锄一锄地挖,而是用牛犁的,估计“漏网之鱼”或许更多。: @8 i! c- z( E3 ~* m7 w
% d5 W7 i. m7 D; i6 b# ^! C果不其然,好大一片平地,大人早已撤出,留下一堆堆散乱的薯蔸藤蔓,刚刚犁过的土地,松散绵软。根本不用深挖,我们的锄头只需沿犁辙横向密密拖出一条条小沟,那些“漏网之鱼”便是藏无可藏、逃无可逃了。
/ ]; g1 g) v. h, V/ } \1 K. _1 |3 z! H: M0 q! T6 O% Z
兄笑着说:“看来,把这片地掏完,还得派兵回去拿谷箩来装。”. ~3 z$ V1 M i4 _, d. X' T6 G0 u7 ^
3 ?6 {! R6 X# q( d: e2 K/ K; d
背篓的薯已经出篓面了。我将薯倒在地边,提着空篓换个地方重又开始。掏着掏着,一大堆薯蔸藤蔓挡在了面前。原来这是地中的一座坟茔,杂草丛中,堆满了薯蔸藤蔓。我正用锄头拖开,几个浑圆的红薯滚到了脚边。我丢开锄头,捡拾这意外的收获。在这乱糟糟的禾蔸掩盖下,似乎还藏有更多的秘密。我用手臂试图抱开更多的藤蔓,“好家伙,收获大了。”我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但一点是清醒的,这绝不是无意间遗漏在这里的。
# `% [! U( P4 z3 L, Y& }1 w' v3 v) A! L) Y$ P
悄悄叫来兄,兄一看就了然于心了。他叫我将抱开的藤蔓又抱回来,重新盖上,并交代我不要引起小伙伴的注意,我心领神会。
! B) m& H( h, ?# g6 [4 [
- O) Y: n; M: H" U, e: h继续掏着,我不时瞄一眼那堆藤蔓,心想,正如兄说的,是得回家拿谷箩了。稍晚时,兄来到我面前,吩咐着:“掏的红薯我先帮你送回去,你在这候着,这些我随即拿谷箩来装。”8 _$ W1 R3 m w3 y7 c
8 Q. Z7 z: D, Y/ T h暮色苍茫,兄挑着谷箩来了,远远看去,后面还跟了一个人,原来是队长。( T. {2 a* F$ R+ [, `
# n2 e' m: X: C( e我们把藤蔓抱开,一沟的红薯暴露在眼前,我们装了一浅担谷箩。回家的路,没有人言语,我心里却一直想不明白,兄咋就告诉队长了呢?到家了,我空手立于门口,远远地看着兄和队长向队里仓库走去。
8 p: m4 H' u" a; Q/ D8 Y
( P) T: O s. u后来,母亲对我说:“你兄做得对。”而在那时,我知道兄一家食不果腹、忍饥挨饿的体悟,远比我要深刻得多。
9 c& [, i( @0 A: A9 s; O W/ G
6 B9 J, I. T! C* {- C1 ^摘自荆楚网
% n" ^& p: C) Q5 ?7 I, y1 d- |# }4 l3 K* d7 l' t$ E; B( F+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