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985 回复 0

[健康关注] 远离高危因素 别让年轻的心脏突然罢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3 09: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开栏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湖北省居民对心血管疾病认识虽有增强,但据省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此类患者治疗达标率仍不到10%,总心血管病早死概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健康湖北2030”行动计划目标,为提高全社会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即日起,本报开设“护心行动”专栏,帮助市民认识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随着当今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我国心血管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现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其中高血压2.45亿、冠心病1100万,心衰450万,这些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更为严重的是,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可以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是心血管疾病。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教研室主任、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黄恺教授表示,如今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头号杀手”,这些高危因素要远离。

当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黄恺教授介绍,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和老龄化等都是高危因素。

据2012-2015年的中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黄恺教授担忧地表示,与庞大的患病人群相比,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临床研究表明,血压水平越高,冠心病死亡危险性越大。

“糖尿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元凶’。”黄恺教授说,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亿,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约有50%的糖尿病致死事件发生在小于60岁的患者中,且逐渐低龄化。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发生较早且非常隐匿。临床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8%。他提醒,约一半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血糖的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预防远比治疗更关键

古语有云,“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远离心血管疾病,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

黄恺教授表示,在心血管病中,“未病”可以理解为避免出现危险因素,如不吸烟、限酒、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和锻炼身体等;如果已出现了“三高”等危险因素,但尚未罹患心血管疾病,这就相当于“欲病”阶段,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积极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若到了“已病”阶段,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预防疾病进一步加重,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

黄恺教授提醒,早期做心血管疾病筛查很有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楚天都市报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