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101 回复 0

[阳光评论] “顶替上大学”需要教科书式调查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

积分
10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0-6-17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1.jpg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热点热议

今年5月20日,山东聊城市36岁的幼儿园老师、高考“落榜生”陈春秀意外发现自己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今顶替者被注销学籍、工作单位解约,而陈春秀只想搞清楚,对方当年是怎么领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据6月15日人民网)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的行为,侵犯他人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践踏教育公平,背后一定存在各种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相互勾结的违规行为。正如被顶替者所言,想知道对方当年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拿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不仅是陈春秀之问,也是社会公平正义之问。

就在不久前,艺人仝卓直播时一句“复读生变应届生”激起千层浪,牵出高考舞弊大案。山西临汾市纪委之后公布的调查结果,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的范本,条目式地回应公众关切,每一个所涉人员都有名有姓有职位,人物关系网、违规过程描述清楚,毫无掩饰和回避。

山东这起“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与仝卓事件有类似之处,而且对当事人权利的侵犯更为直接,伤害更为具体。即便陈春秀不像仝卓那样有艺人身份,能自带话题热度,但关注她的权益和命运,就是关注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农家学子,便是关注每一个渴求社会公平的普通人。

所以说,这一事件也应该有一份“教科书式”的调查,去挖出所有参与违规操作的责任人,严惩所有滥用职权、践踏他人人生的作恶者,从而进一步反思:制度和规则是否足够严密?监督和约束是否足够到位?

近年来,媒体也曾曝光过不少“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十余年前,当时信息不发达、数据未联网、流程存在漏洞、人为操作空间大,让顶替者和违规者有了可乘之机。

如今,学籍信息全面联网,高考招生流程日趋优化,基本实现了“点对点”录取,“冒名顶替”的情况很难再出现了。我们依然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负责,在彻查的过程中,去严惩违规舞弊者,斩断灰色利益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堵住所有可能存在的漏洞。

声 音

《北京青年报》:冒名顶替背后,都有一个黑色链条,这个链条上的每个作恶者都不能放过。

《光明日报》:涉及哪些部门、哪些人,都需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所有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