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838 回复 0

[以案说法] 部分未成年人主播成父母赚钱工具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规定 直播营销和运营者需年满16周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0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部分未成年人主播成父母赚钱工具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规定 直播营销和运营者需年满16周岁 ...

部分未成年人主播成父母赚钱工具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规定 直播营销和运营者需年满16周岁 ...

小网红佩琪的吃播视频截图


3岁“吃播”佩琪被父母喂到35公斤、6岁男孩望望在父亲规划下练蒙眼走钢丝……近段时间,另类未成年人主播屡被曝光,引发热议。

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为自然人的,应当年满十六周岁。受访专家认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长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及学校、平台、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努力。

直播短视频上的“娃娃兵”

近年来,直播、短视频平台上的未成年人主播日渐增多,他们通过卖萌、表演段子、晒绝技等吸引眼球,部分未成年人主播甚至成为父母的赚钱工具。

除了被网红的佩琪、望望,部分未成年人主动选择当网红。如某短视频平台上,靠各类搞笑段子吸粉55万的某主播为一名12岁的男孩,其家人表示,所有短视频都由孩子自拍自剪,只要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里并不过多干预。

未成年人主播千方百计博取眼球,一些法律界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四川法邦律师事务所李佳泽律师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属于新鲜事物,相关法律规范还不够健全,加上直播有很强的示范性,一旦社会对小佩琪等表演出格的未成年人主播见怪不怪,可能引发更大范围未成年人保护失范。

争当网红背后的生意经

部分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成为网红,背后大都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大致来看,目前做主播盈利的主要模式为带货、商业合作、粉丝刷礼物等,前提都是要有足够的人气,因此难免被过度开发。

——带货。不少未成年人主播的账号都会通过“商品橱窗”等带货,部分短视频账号中还附有带货的微信账号,如销售牙膏、茶叶等商品,并建有团购群。

——商务合作。部分未成年人主播的账号附带有商务合作的联系方式,商务合作可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合作主要为广告植入、带货等,线下则是做童模、演出等。

——粉丝刷礼物。未成年人主播主要以发布短视频为主,但直播时粉丝刷礼物也能给他们带来收入。此外,短视频账号粉丝达到一定量,账号便可交易,记者看到,部分主播在朋友圈出售拥有一定数量粉丝的短视频账号。

多方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未成年人主播被过度开发,不仅违背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过度曝光孩子生活,还会使其过度依赖别人的关注和点赞,阻碍其融入现实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家长应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不能为名利让孩子过早曝光、被迫表演,甚至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相关拍摄时间、场所、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强迫或暴力对待儿童,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其次,发挥学校的力量。学校及老师应该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如何赢得关注和获得友谊。

再次,加大平台对未成年人参与直播的审核力度,明确监管责任。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平台有义务进行审核,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账号应采取封号措施。如果平台监管不到位,应严肃追究其责任。

最后,政府执法部门应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职责。李佳泽等人认为,除了加强行业立法和监管,文化主管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乃至公安机关应及时介入,不给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直播行为留空间。

新华社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