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但由于没有配套行政措施的出台,学校开展性教育所必需的人才培养、师资编制、研究课题经费、课时等都难以保证。
▲ 有专家指出,让中小学开展性教育,要满足4个条件: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把性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规定课时;有正规、成体系的教材和专业教师;全体教师都需要培训,提升并改变观念;家长需要同时接受培训。
安徽省合肥市洪岗社区联合合肥稻香村小学开展“性侵防范教育课”,邀请合肥市公安局南七派出所女警官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提高学生们的防范意识。(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摄
谈起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情况,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某小学班主任刘静(化名)语气中总带着自责:“我以前太粗心了。最近才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个子蹿了一大截,有的女生身体上的变化就更加明显了,宁愿捂得满身大汗也不肯脱外套。
”带班多年,“粗心”的刘静也逐渐意识到,虽然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培养都是全方位的,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性教育”这个板块。她一一举例:儿童性侵事件频发;孩子进入青春期不能接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出于对“性”的好奇,做出很多“傻事”……基于这些问题,刘静认为,学校开展“性教育”刻不容缓。
近年来,社会、校园的性侵事件频发,总会使性教育话题泛起波澜。已有国际研究表明,通过学校开设系统规范的性教育课程,其教学效果最明显。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但至今,能规范开展性教育的中小学校凤毛麟角。是受观念阻碍,还是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赋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本土性教育纲要该如何制定?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与多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缺乏专业教材、统一课程,老师“不好把握”尺度
进入新学期,刘静最关切的是,尽快安排一节课单独和女生讲讲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我觉得这很关键,要让孩子们从心理上去认同和接受自己的变化。”
早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刘静就曾给孩子们讲过男女生的区别。她做了一个PPT,又自费买来《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小威向前冲》三本绘本,在刘静看来,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形象、纯净、童真,让孩子特别容易接受,又不会特别不好意思。”
刘静所在的小学,性教育课程基本就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没有安排统一课程,都是老师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给孩子们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但考虑到“男女生一起上课,对老师的考验很大”,所以“除了一年级是孩子们一起上,其他年级都是女老师讲给女学生听,男老师讲给男学生听。”
其实,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刘静心中也曾反复琢磨:“能不能一起上?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让学生们觉得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或者再早一点,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但“什么时间讲最合适?怎么讲?讲多少?”性教育中那些“微妙”的内容,始终是“刘静们”“不好把握”的度。
就此,刘静只能先怀着最简单的想法进行,“目前,我就想让学生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健康、心理和感情上的知识,让他们能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自己和他人)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
“社会上有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发生时,校方自然会有所讨论和担心,但在‘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课程到来之前,都不知如何施教才更科学有效。”江西新余某学校语文教师何红坦言。
2016年,江西省新余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教育局、共青团新余市委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简称“女童保护”)签约成立“女童保护”江西新余团队,培训考核了一批志愿者讲师,何红就是其中之一。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两三个月后,她便在学校开课了。
以“女童保护”讲师的新身份站上讲台,孩子们用“带光的眼神”告诉何红,“他们是喜欢这样的课程的。课程结束后,他们也用依依不舍的表情告诉我,课程连带着我都是受他们欢迎的。”
不过,即使学生、家长、教师反映良好,且“女童保护”的课程设计只有一课时,刘静直言,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愿意开展。同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何红和河南新乡某小学校长祁彩都很清楚:“儿童版防性侵课程提供的仅是防性侵安全教育,并非专门、系统的性教育。规范的学校性教育一直是缺失的。
”分析原因,祁彩总结有三:“一是没有专业师资,二是没有系统教材和课时,三是观念问题。”
祁彩曾用一个多学期的时间,把1~9年级学生、教师防性侵课程全部讲完。为提高自身专业性,她还自费购买了很多国内外出版的性教育教材、绘本,又打印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主编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不断自我学习。
“老师都不好意思听,更别说让他们讲课了”
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这样的普及,祁彩也一直致力于推广,但响应甚微。“我们镇上一共有七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只要有机会,我就跟学校校长介绍、推荐我们的资源,种种原因,只有两所学校校长和我约课。”除了很多校长没有性教育意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师资本就紧张,很多老师都要包班,即一个人讲多门学科。更有甚者,“只要有一个家长反对,就没办法做。”祁彩表示,尤其在农村学校,老师根本不好意思讲。
“我邀请志愿者讲师来讲‘女童保护’青春期版的课程,虽然我要求老师都要听课,但因为内容涉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有些老师听了半截就出去了,不好意思听,更别说让他们讲课了。”基于现实境况,祁彩认为,让中小学开展性教育,要满足4个条件: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把性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规定课时;有正规、成体系的教材和专业教师;全体教师都需要培训,提升并改变观念;家长需要同时接受培训。特别是,教育部政策的制定、执行、督导和评比最为关键。“这样学校就会执行,家长也不会有其他意见。”祁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