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64 回复 0

[阳光评论] 考核“唯论文”不是造假的借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8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10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2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涉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多位医生,包括论文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等问题。(据10月27日澎湃新闻)

据通报,不端行为案件涉及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其中32名学者存在抄袭或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的问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几位医生在内,都根据实际情况,受到了取消申请和参与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格3-5年、撤销已批准项目、追回经费、通报批评等处罚。

在医疗体系中,这些处罚对于一名医生的进步和发展而言,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做出这些学术不端的行为,本来是为了蒙混过关,博取地位、名号和利益,而如今他们不但受到了处罚,种种不端行为还被公之于众,对其社会评价必然产生负面影响。此举也给整个科研行业释放出强烈信号: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就是要零容忍,绝不姑息。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必然会败坏自己的名声;弄虚作假、破坏诚信,必然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围观网友们也对这种简洁明了的通报给予认可。学术不端虽然也有关行业风气,但本质上还是与个人的道德操守息息相关,要真正严明规则、整饬风气,就不能任由行业内部藏污纳垢,就不能忌讳“家丑”外扬。“明规则”能贯彻得鲜明果断,“潜规则”自然就没有容身之地。

每一次论及医生写论文的问题,一个不可逃避的争议点就是:医生到底是不是一定要写论文才是好医生?甚至有人将医学界的论文造假、抄袭之风,全部归咎于“唯论文”的评价机制。这一观点认为,如果医生不是在繁重的治病救人工作之外,还非要写很多论文才能获得认可,才能评职称、加薪水,他们就不需要去造假、去抄袭了。

这显然是非常片面的看法。诚然,医学专业内的评价体系与公众评价标准,的确存在一定的脱节,目前还是有很多医院,将论文与医生的职称、薪酬挂钩。而公众一般认为,医生最重要的是能看好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就行,论文这个东西,一般人看不懂,也不会看。而且,在一个行业内,具有开创能力的顶尖人才毕竟是少数,要求所有医生都承担起科研创新的任务,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规律。但回头想想,“唯论文”考核不合理,并不能成为造假的借口。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为人立世之本,如果一个医生在写论文时可以大肆抄袭和剽窃,如何保证其在面对病人时诚信公平、认真规范呢?

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生被论文“绑住”的问题,当然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精细化现有的评价体系,让医生不再为了职称和利益写论文,而是真正为了钻研和创新而写论文,也让那些埋头于临床一线实干苦干的医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但是,也不能将写论文、搞科研和临床看病对立起来,毕竟,医学要总结规律,要探索精进,科研和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既然要搞科研、写论文,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就必须严厉打击,严肃对待,绝不能藏着掖着,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这同样是对行业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的重要考核,也是对科研负责、对患者负责。

声音

人民网:成功并无捷径可走。对于论文造假的歪风邪气,绝非仅仅是惩罚处理几个造假者这么简单,更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和透明度,对论文造假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运用约束手段,让造假者处处受限,付出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加大论文科学评价制度建设,加强诚信建设,用制度来保驾护航,构建起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