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61 回复 0

[诗歌散文] 豆丝飘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4 09: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jpg
□程国辉

儿时的记忆里,进入农历立冬后,满湾的乡亲们都要张罗着炕豆丝、打糍粑、备年糕、腌萝卜……小孩子们则向往着快点到冬至,接着就是迎新年、过春节。这真是“小孩盼过年,大人望种田”。

记忆中,我父母做的炕豆丝很特别,至今记忆犹新。

母亲素来节俭,每年炕豆丝都是用细米或糙米,后来家庭条件宽裕了,才改用好的大米做豆丝。做豆丝时,先把大米、黄豆等淘洗浸泡一个晚上,确保大米能用手轻轻搓开,再将大米、绿豆、蔬菜等重新淘洗干净,加入适量面粉和清水反复搅拌,再肩挑背驮地送至隔壁湾落的磨房排队等候磨浆。

那时候,做豆丝得左邻右舍、妯娌姑嫂一大帮人帮忙才张罗得开,我们湾里的习惯是今天你帮我家做,明天一帮子人到你家来一起做。

每每这个时候,父亲母亲总是好些天前就在盘算着,孩子们本周有休假不。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出大太阳了,趁着天气晴爽,就提前邀约湾里的几个心灵手巧的婶婶、奶奶们来帮忙。这一天家中往往也最为热闹非凡,我和妹妹就忙着打下手,给客人们沏茶端水、递送物件。

烟囱缓缓升起炊烟,母亲烧灶台,父亲制作豆丝。

炕豆丝对火候和锅温很是讲究,舀豆汁的勺子是用大蛤蜊壳(也叫蚌蛙壳子)做的,刷锅的刷子是用稻草特制的,满满的乡村泥土气息。

沿着锅壁走一圈,豆汁宛如书法的意境在锅内铺开,随着锅温升高,黏稠的豆汁二三十秒就凝结成一张豆皮。

为了抢时间,一般用双锅灶,这口锅里的豆丝饼在焖,旁边一口锅里的豆丝饼已出锅,并快速重新上浆。如此重复。

父母做的炕豆丝一直沿用传统制作工艺,坚持在太阳下晾晒,自然风干。这样制作出来的豆丝,色泽自然洁白,有韧性,口感也更加软糯甜香。

豆丝浆炕得还剩少许时,父母就忙着在锅里多淋些油,烤焦黄一些,让我和妹妹给湾里叔伯姨娘、左邻右舍的,送去三两张豆丝尝尝鲜,然后留些给来串门的娃娃和姐妹们吃。这也是村湾里的一种习俗。

刚刚用油特制炕(摊)出锅的豆丝,飘着浓郁的豆香,撒点盐巴、掺杂些许咸菜,若是有大蒜、葱花和豆瓣酱裹杂在一起,再配白菜、豆芽或香干之类,在那个肚中油水轻飘的年代,我们小孩子一顿也能囫囵吞枣式吃掉一两张……

至今,想起那个香啊,依然回味无穷。

如今,很多农村做豆丝,机械代替了人工,早已少了那份热闹与忙碌。那份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习俗,更多地体现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湾左邻右舍之间的浓浓乡情。

转自荆楚网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