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671 回复 0

[读书] 李修文谈新作 以身为器,诗来见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8 1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李修文谈新作 以身为器,诗来见我

李修文谈新作  以身为器,诗来见我

+ l- M6 }- V" ~. C, ~: O% n' K
$ Z* Z0 }; q6 m! m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今年4月出版最新散文集《诗来见我》。沿着随心而至、迎面而来的古人诗句,李修文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不仅展现了这些诗人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出了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与此同时,作者也在用古诗注释着每一条赤诚性命。他怀着对命运的敬与念,忍与愿,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作者与他们一同在大地上为活计奔波,在注定了的洒泪之时,在胼手胝足的行旅中,使路人成友人,又使友人成过命的兄弟。当他们面对亲情与离别时,那些诗句又化为泪水,滋润着心间。. f$ b; W6 [* o1 p3 D
6 V4 f. x: n; o
4月24日,李修文走上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听众分享古诗词里的人生与灵魂,并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 P+ n- }" W9 ]" C

1 _4 _- y5 w% `1 A1 F9 F2 z《诗来见我》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人,无论你身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中,总有那么一两句诗词在等待着我们,见证着我们,或早或晚,我们都要和它们破镜重圆,相互指认着彼此。
0 f; X" u3 V" V0 i6 t: o/ n- ?$ o! ?; T8 [, w- y$ {& _  `9 v
古典诗词是超级文本
4 M' \/ \; w! e) y8 w4 `3 W
6 k# k6 Q: o/ P8 c3 C记者:为什么会有《诗来见我》这本书,你走进古典诗词见到了什么?
6 x5 _, q0 w: h2 }. A9 l0 w* I" a1 e: K  P; L$ e' ~( l( k4 `& M  _
李修文:这本书是我的一个心结,写作有时候的起因就是一个心结。
( t6 d7 ^$ v2 ?, P) v) |$ h" R
, b, \1 H7 g5 F6 T这本书不是一本拿诗词作为课堂上学问的书,我这次因诗词而开展的写作,是去求证和寻找,中国人延续到现在,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基因,我认为诗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 Y3 f2 i6 }) S! D; A
) [0 q; w5 ?6 G
无论我们行走在什么样的地方和时刻,无论我们的人生遭遇什么样的欢乐、狂喜和悲哀,你会发现总是有那么一首诗,总是有那么一两个诗人,他的生命历程、他的体会感悟,完全可以来印证我们的体悟。长久以来,我都想表达这样的感受,因此这样一本因诗而起的书,我一直在准备。
. ]& p- J) ?5 j; o% e" Q( x: Y. @! z& n) _
《诗来见我》中的文字写于2020年的春天。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因疫情封闭在家的那段时间写的,那一段我写得非常快。4月8日武汉解封后,我就开始到处跑了,这本书另外的三分之一就是在这个经常出门的阶段写的。' `6 Z# k2 m! l, k" N
& U9 ~) ^: J& d/ Z# L0 t! Z" \
记者:书中的《致母亲》《拟葬花词》里,我们能读到去年春天的艰难时刻,一个特别的事件和时间点对你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U4 F5 n" x7 S2 \. m

5 s( [& n2 C) o. L: `" g李修文:当目睹我们的生活,换做了另外一番模样,当我们在古典诗词里所读到的许许多多的境遇,突然化为一种最真切的现实,降临到身边,真是百感交集。4 h9 K' e2 B. d* X( u1 q  o

/ n8 U& {$ l/ \/ u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作协派了一批作家来武汉采访,住在鲁巷附近一家客栈,湖北省作协给这些作家们提供协助和服务。有一天,我去给作家们送吃的,回来路上,去看一个朋友。临走时,朋友的孩子从二楼给我扔下两捆青菜,让我带回家。杜甫的那几行诗就涌现到我眼前——
8 S2 `  b$ }, S& r" o3 ^6 w& B0 w9 v" M* V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L+ F9 ~) `7 K

4 q6 T7 i/ T4 _7 U1 l4 Y在人生的重大关口,一些幽微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其实都可以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你看,杜甫用他的诗在一千多年前就“替”我讲出了感受。一首故人相见的诗,穿越千年,印证了我和杜甫共通的体悟。
) [5 P; j2 O9 i2 R6 d! v+ Z4 i' B7 L% l+ Z; l* v* |( C7 F5 V
之前打算写这本书,我做了很多功课,我研究过僧人的禅诗;研究过中国戏曲和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关系,比如定场诗;研究过中国古典小说结尾处的“有诗为证”。一场疫情的来袭,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维度上,既跟自己相见,也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相见,所以那些最基本的词汇就回到了我的记忆、体验当中。4 _; ?# O& c9 w! e' H
7 v: D5 u4 r$ W/ t0 u8 X
当时我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于是不可抑制地想念,驱使我重新去梳理中国古典诗词里那些关于母亲的篇章。我们楼下的一片小花园,因为频繁消毒,花期比往年短了很多。我又梳理了中国古典诗词里关于花朵的词句。关于朋友,关于兄弟,关于故乡,那些能够像身份证一样来证明我们存在的一些基本词汇,就开始和我本人的体验,和那些伟大的诗歌,和那些伟大的诗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 m9 K' W- H. p* w9 G& Z7 Y# i$ o( K$ N- w* U- q
记者:诗句证明了生命的历程、情感的力度,为什么书名是《诗来见我》,而不是“我去见诗”?; V; Z" S* X& |# q# D0 [
$ g: n; M) d2 x5 k  M
李修文:诗来见我,这决不是狂妄之语,我不动,诗来找到我。这里的“见”是“现”,诗来现我,在诗歌里头找到我自己。中国其实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学,包括诗词,大多是一个超级文本。什么是超级文本呢?就是作者和作品共同构成一个文本,所谓生命书写。我这次的写作其实是和古人的一个沟通,把我的身体、我的行走,作为一个感知器、一个处理器,一头连接着伟大的诗人和他们的诗句,一头连接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广阔的河山,这是一种沟通,也是一个转化,这就是诗来见我。
; [: j+ e9 W9 @" y, J! Z, _; X3 j; d& V, [
背了多少诗可能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那些诗在什么样的关口让你重新体悟到它的好,重新认识它。我们的人生和诗人描写的那些场景结合,被诗映照,被诗挽救,这一场阅读才真正完成,诗才是你真正记下。
* g% M4 \; M7 K
2 l" p9 J9 R7 x  {4 p生命旅程里他们从天而降
- Z: W0 G$ |. @; i3 ?
0 X* P8 \9 n9 t& e记者:你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没有纠缠于平仄辞藻,而是展现诗人笔下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出了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
) \3 X8 _6 p$ @4 @8 ]2 t7 x# x/ |
* t& I; O( v; b1 M; M李修文:这种体悟不是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得来的。% c+ J9 {/ n4 _% X+ ~7 T# N* \% t2 [
2 \5 v! _! A* H  C7 c
我十几岁开始写作,发表、出版作品都比较早。但是写完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之后,大概有12年左右的时间,就好像写作能力被阉割了一样,我几乎写不出来一个字。可我会的东西不多,可能只会写作。当我写不出来小说的时候,我想我干点啥才能够支撑自己的人生呢?我去做了编剧。1 d) y& ~, \7 c

) W2 h! L+ M1 o0 `1 U4 Z  v此前的15年,是我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15年,也是这个产业逐步规范的15年,早前有许许多多的草台班子,有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地写了半年一年时间,项目、主创忽然就没了。我当时参与的年代剧、农村戏比较多,大概有那么10多年的时间,我跟着剧组一天到晚在天高地远、甚至人迹罕至处游荡。+ F' m8 P3 P: x! ~
0 O6 ~* Z- O" E2 k1 a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难免心如死灰,难免悲从中来,于是那些伟大的诗人、那些伟大的诗句就突然开始从天而降,来到了你的身边。诗句再也不是我们课堂上的学问,而是化在我们生命里头,根本就没有办法将它推出我们体外,完全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当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我就开始起心动念,我决心和那些伟大的诗人们一样,在自己行走的各种关隘之处,拿我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为一个处理器,去感知河山里突然升腾起来的一丝生气,去承受身躯又一次遇到的阻挡,想所有的办法来捍卫那一点生存、那一点生机、那一点人之为人的火苗。& W* `5 l( Q+ Y2 w0 h$ I* Q8 G
3 O" t7 w/ a- U8 ?% i8 w. F9 M) @6 T
记者:场景感,是读《诗来见我》很强烈的感受,画面会浮现在眼前,你这种表达上的追求,会影响你的诗词喜好吗?
6 m# {- f! s1 L- R$ N8 \' C4 Y* Q
李修文: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戏,我有记忆的第一部戏是看豫剧《卷席筒》。戏曲在我看来是极简主义,舞台呈现一帧一帧的画面,组成一折一折的戏,剧情、冲突一定要在画面中推进,呈现故事核心。戏曲的画面是有效的画面,不仅准确迅速地呈现问题,还要把提出的问题送达到观众的内心。我在表述上对场景感、对画面有一种直觉,也比较敏感,我想是小时候看的戏熏陶、强化了我。我写小说也比较执着于画面,可能也是这种直觉和敏感,让我做了影视的工作。
/ I& E: j8 c0 v4 x3 n. _0 \* f8 W- m0 b2 s" V
我书里写到的诗词都不是很晦涩的,也不是《春江花月夜》这种孤篇盖全唐的,我不太看重诗词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我喜欢的诗有时候近似大白话,比如在《墓中回忆录》,我写到唐伯虎的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早在明朝,唐伯虎就在写白话诗。当我写作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对于写作的意义产生疑问的时候,唐伯虎和他的这首诗,会从一个非常缜密的反叛者的角度给我一些建议。* E1 ?+ a& Q. A3 |! s1 l6 G% l
# u8 B  o" E( ~; g
我认为的好诗,名词多,形容词少。
3 k9 ]4 r' n" J( T/ a9 k, z8 i  W/ E, \) V+ U; u0 I
与伟大的诗人共振4 |  O  Z: v% a7 D3 Q, C3 i! R
# G! q+ i- F0 K
记者:你心中伟大的诗人有哪些?
9 [1 a5 L* F  R4 L
% W# r- U  C2 k: m李修文:李白、杜甫、苏轼,个人认为,他们见证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三个基本维度。$ y$ y  e2 [: C! o
+ M; l/ H* S  g1 R
李白是上天送给中国人的一个礼物,他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命名者。中国的山河经由李白的行走而被重新发明出意义,那种狂想、上天入地,李白对于我们是一片远方,我们对于李白是一种膜拜。* I6 ]! c7 ?* y

$ m) m: Q6 s2 T: q$ n3 F当人到中年,我们知道人生并不是一直向前,激流总是把我们击退在岸边,我们就会知道杜甫的伟大。杜甫,总是生活在秋天的诗人。当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流浪,他也是流浪者中的一员,当一个时代的人们在逃荒,他也是那个惊魂未定的人。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有一只微弱的蟋蟀,进入他的诗中、命运中——+ d3 {5 L  {5 y

& q/ B7 l, [! J0 c4 P“促织声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 Y  V8 C$ J7 S4 `/ y
0 o5 q* W* ]  L0 r) u& Q! l! P天真,此时此刻的天是真的,此时此刻的地是真的,我活在最真实的人间,这就是我无法回避的命运。无论是和自己为友,还是和自己为敌,无论我的外部环境有多苦,此时此刻我只能来度过。在杜甫和他的诗里,你能得到启示:在生也生不得,死也死不得的时刻,人们只能解决好此时此刻。
  c2 X+ _. Y: k! ^2 k2 L. C$ {2 Y7 p# @: O9 A) k
书中最末一篇《最后一首诗》,我写了苏轼和他的《自题金山寺画像》——
- L% W9 d4 l: b! s+ a  ?% d  i& G1 y0 Y: K!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不是他第一次写下与尘世作别之诗,“乌台诗案”下狱,他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而在金山寺,他凝望自己的画像和一辈子之后,再用24个字表达了一口人之所以为人、我之所以为我的真气。这不是结束之诗,而是故态复萌之诗和再吸一口真气之诗,一如既往,这口真气绝不让人捶胸顿足抑或剑拔弩张,它容得下险恶风波和流离失所,也容得下炖肉、肘子和一轮明月,它所证明的,无非是苏轼仍然是那个苏轼,所谓的刚猛与精进,不过是我与我周旋,而我,又一次次从周旋里脱离,重新成为我自己。, e; F  \  ]% [
) S0 ]8 a% d+ j) j5 M. Q
记者:有一些诗人,他们不太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但在《诗来见我》里,你却专辟章节与他们相逢,比如《救风尘》里的韦应物。
! ~8 F- \4 a3 G) a$ N- z5 u9 H1 q
李修文:检视古代诗人和作品,言而有情、言而有恨的都挺多,但言而有信的不多,韦应物是其中一位。; ^, h* C# e6 Q4 G

* k7 V7 `# ^7 i  K/ a8 v韦应物出身于高门大户,所谓“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韦应物早期的诗,我们能读到“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不可一世之行状。安史之乱后,韦氏也成丧家犬。韦应物有个非常要命的功课摆在眼前:如何领受?
% b4 _. O  Z' I( `/ I9 K
. Y+ S& B7 t" g: @+ ~韦应物存世诗500余首,关于黑夜之作有近百首。他身在风尘的黑夜深处,是方寸大乱,还是强颜欢笑?都不是,终他一生,他都在顺水推舟,有痛有惜,却少怨少艾——既然注定了只能被风尘赐予黑夜,那么好吧,便要将所有的风尘全都搬进长夜里来,夜鸟飞掠,有一声叹息:“今将独夜意,偏知对影栖。”与僧夜游,心一片澄明:“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仅以秋夜为例,忍看了“朔风中夜起,惊鸿千里来。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却也曾安之若素:“广庭独闲步,夜色方湛然。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沿着夜路,他一意却不孤行,但见星月在高处,虫鱼在低处,流萤在远处,青灯在近处,越往前走,便越是觉得无一物不可亲,无一物不可近,也越是理解和原谅了一切,唯至此时,一整座风尘世界才被他搬进了黑夜和身心,写下理解和原谅之诗——  q# H& @) @$ t, R( d3 s

8 G! [: }, ]% N/ a; M“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s% w& Q3 }& K1 x. W; t1 X5 `8 I* k- Z
境至此境,人成此人。5 d5 r, _. Q0 G  @" o: K3 |1 V

, r% F$ {7 U5 O/ ^记者:不仅是你,还有不少作家,创作之时,回身到中国古典诗词中寻找与汲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
! `& _. q/ D) W* p3 P& [- h! @9 e+ t5 L4 S$ h
李修文:我觉得我们要找到创造力的真正来源。+ `. a* m! j" p

6 u# k9 L( e3 S: n2 ?1 Z- }# `中国古典诗词是超级文本,由人和作品整体构成。超级文本就是人和作品的合二为一,也是人在生活中的知行合一。今天充满了大量的割裂的信息,割裂的信息背后也就是割裂的人。作家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很难产生真正的神圣感。, |2 e" E3 k* b/ @9 i1 L" [2 |

3 F( [5 h% q, f  r  O过去一个农民,熟悉劳作的整个过程,犁田、下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最后收获。人很容易在一种完整的劳作当中产生神圣感,感知意义。  y5 X4 H7 u$ Q8 c, w2 o* b  O% C

- h* J. p# J5 S* \3 l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分割在非常细碎的处境里,不太有可能再像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一样构成一个超级文本。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提醒、要回望观照,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的那些超级文本是怎么形成的?
0 j% e% P$ j$ j! U
; u2 |& a5 v& F: u路遥用他的生命呈现写作,王小波提供了有趣的人生和灵魂,今天的超级文本特别稀缺。. u9 U/ Z0 n+ L9 j' a" {' m1 S/ j

! V9 W: v0 z7 H8 Q: V' `越是稀缺的情况下,我们越要看一下那些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者们,他们到底是因何成为那个无法替代者的?这对我们今天如何写作有非常大的启发性。8 M5 F6 H6 A- U: j- a( t+ Q; [

3 c8 S$ r& _8 }* l3 a# m
+ O7 N* N7 Q; N/ r+ n  S湖北日报
: B& I/ F" k8 M6 J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