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202 回复 0

[读书] 父亲节读书 看梁启超丰子恺顾颉刚 如何做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4: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K3 C% D" a$ Y7 t& l9 p. m' W8 u9 z3 g' d9 ?4 F
1 b+ l) p. B& B$ v( M5 O( c
8 V  Z; e$ n: _3 C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父亲节是感恩父亲的节日,年轻的父亲们,则可以多向“别人家”的父亲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如何去做一位优秀的父亲。


4 {' N  R' e6 F4 s  Q

梁启超要求孩子们不仅要专精,还要广博

$ c$ Q4 C1 a  b' |" V! e"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牛老爸。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系梁启超外孙女吴荔明所作。吴荔明是梁思庄之女,曾就职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环境生物学教授。退休后长期致力于梁启超及其家族成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在《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吴荔明写道:梁启超的子女们所取得的成就和梁启超的严格教育分不开。他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他非常细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子女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但又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而是反复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梁启超教给孩子们做学问的方法,要求他们不仅要注意专精,还要注意广博。1927年8月29日,他在给梁思成的信中写道:“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梁启超在给吴荔明妈妈的信中写道:“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据你三哥说,你近来看文学书不少,甚好甚好。你本来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他[它]发荣滋长最好。姊姊来信说你因用功太过,不时有些病。你身子还好,我倒不十分担心,但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我方才教训你二哥,说那‘优游涵饮,使自得之’,那两句话,你还要记着受用才好。”

! o$ S# s" e( V

丰子恺营造温馨之家,亲自课儿读书写作


2 m! q% g! z& X, E& B0 S7 s

丰一吟是丰子恺漫画中的主角之一,也是丰子恺先生幼女。她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先后任职于万叶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0年开始研究丰子恺生平和创作,编有《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漫画全集》等。《但有温情在世间:爸爸丰子恺》是丰一吟对父亲的一部温情回忆录,她秉笔实录亲身经历,走访父亲生前好友,以细腻质朴的笔触还原了生活中真实的丰子恺。通过丰一吟的文字,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丰子恺先生的性情与风骨。丰子恺的人生,也映照出了现代中国历史的侧影。在书中,丰一吟这样追忆父亲:

对于子女的教学问题,爸爸一直挂在心上,并在书面简称之为“课儿”。课儿从萍乡就开始。那时是让我们学《古文观止》。几个大孩子由爸爸自己教,我和元草哥则由满娘教。满娘教我们王勃的《滕王阁序》,只叫我们背诵,很少讲解。我现在深深体会到这方法好。小时候背过的诗文,到老也不会忘记。至于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自会领悟其意义。

在泮塘岭,爸爸又恢复了教哥哥姐姐们英文教育,教过培根《论说文集》中的《论学问》(Bacon:Essay of Studies),不知为什么还教过英译《论语》中“冠者五六人”一节。据宝姐回忆,爸爸还让他们背林肯的《解放奴隶宣言》。当时家里没什么书,有什么就教什么,只要是爸爸看中的。同时,爸爸让软姐教丙伯和章桂哥英文。

在罗庄时,爸爸每周六晚上召集我们六个孩子开一次家庭学习会。在家庭学习会上,学习的内容很多。教我们学诗词古文当然也是内容之一。我现在自己看看诗词古文的书,觉得爸爸选给我们读的都是通俗易懂、内容精彩的好作品。除教诗词外,爸爸还让我们练习写作文。他先给我们讲故事,讲完后,要求我们凭记忆写下来。这种办法不仅能锻炼记忆,又能看出每个人的表达能力。爸爸厌恶人间的虚伪奸诈,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坦然外露的赤心,诚恳待人。


6 w% X; a* {3 O* w1 e2 z! ~

女儿在顾颉刚去世之后才懂得了他的一切


3 `5 }: y) u1 v) E1 q4 {3 {( B* N% q

顾颉刚先生是享誉中外的一代史学大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史现代化的第一人”。《我的父亲顾颉刚》系顾颉刚之女顾潮所写的顾颉刚传记。作者通过系统整理顾颉刚遗存珍贵史料,如著述、读书笔记、日记及与胡适、傅斯年、俞平伯等人的书信,以客观平实的笔法叙述了父亲顾颉刚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

顾潮,顾颉刚之女,江苏苏州人。1946年生,1970年大学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顾颉刚先生遗稿的整理出版工作。编著有《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顾颉刚学记》等,撰述有相关论文若干。在《我的父亲顾颉刚》中,顾潮回忆:

我出生时,父亲已五十多岁了。所以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印象中的父亲就是一位终日伏案的白发老人。他和我们姐弟交谈甚少,除非在他难得的休息时才和我们一起外出游玩,或教我们念唐诗,对对子,或在我们写的大字习作上圈几个红圈。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和善的父亲,一位勤奋的学者,仅此而已。

父亲逝世之后,我开始整理他那些数千万字的遗稿,通过日复一日的文字阅读来倾听他的述说。当我遍读了他的全部文稿后,才感到自己可以说是真正了解了父亲,也理解了父亲那风雨飘摇的一生。

女儿竟是在父亲去世之后才懂得了他的一切──经历、理想、奋斗、坎坷、成功、失败、欢乐、痛苦……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剧!但是我在叹息之余又感到庆幸,毕竟父亲一生留下了如此众多的资料:文章、日记、书信、笔记,以及许多不成文的手稿,可以使我们从中探索他个人和家庭、社会和时代的印迹。1927年夏,胡适曾评论说,他与傅斯年的性格是向外发展的,父亲的性格是向内发展的。这话说得不错,正因为如此,父亲的头脑里才永远装着许多问题,不停不歇地思考,思考学问和工作、生活,剖析他人和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他那极旺盛的生命力和极炽烈的情感才得以充分地宣泄在他的文字上,坦白、畅尽、热诚,这一篇篇的文字都向人们敞开了襟怀,好似父亲的自传,也成为我今天为父亲写传的依据。


' l( f) B! j7 v3 L5 L

楚天都市报


( X1 u# F" i! r/ n! o

0 y5 ]) _9 e* A1 z" e9 @9 z0 m2 D
看透彻了,心会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